“不出村,就能借到长沙图书馆的新书!”搁曾经,杨花村乡民刘智明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功德”。
刘智明爱读书,但寻书不便利一直是个问题——地点的湖南长沙浏阳市大瑶镇杨花村有个农家书屋,建得早,更新慢,不“解渴”。
新书屋坐落村中心,原是抛弃的水塘,通过平坦,建起了杨花书院,成了村里的新景观。
20多个书架上摆满了书,还新添了电脑、自助借阅机。“想看小说,哪里找”“书上的编码,有啥考究”……乡民们各有各的问题,怎样检索书、怎么借还书,90后农家书屋办理员刘亚明逐个点拨。
“你们猜,这儿有多少书?两万册。”刘智明翻开一本书,指着“长沙市图书馆藏书”的蓝色印戳兴奋地说:“市图书馆开了‘连锁店’,每个月还更新几千册。”
“便利乡亲们看书,重点是优质文明资源直达底层。”正在村里调研的长沙市图书馆馆长王自洋,在图书馆范畴干了30多年,见过许多像刘智明相同爱看书的农人朋友。
“农家书屋和公共图书馆,分属新闻出版、文旅两个部分办理,曩昔有堵‘墙’隔着。”王自洋说,变革从打破部分壁垒开端,将农家书屋逐渐归入图书馆系统,总分馆工作,书本全市分配。
“我想看《我国历史知识》,显现在长沙图书馆,怎样办?”刘智明又有了新的阅览需求。
“10天后,这本书就到你手里了,看完直接还到书院就行。”刘亚明吩咐刘智明。
放学后,小读者多了,我们在书院或坐或站,看得着迷。刘亚明说,杨花村有小学生近300人,配送书本时特意添加儿童读物,建起了藏书3000多册的少儿阅览室。
有乡民戏弄,“总见你往书院跑,不读书会少块肉?”刘智明说,自己从读书中真实“得了实惠”。
“种水稻、辣椒,都从书里取经,有啥好种类,病虫害咋治……视野越发翻开。”
“书院节假日也开门,城里专家还会进村搞讲座,大人小孩都喜爱。”刘亚明说。
10岁的杨欣成小朋友是这儿的“资深读者”,他的愿望便是“要把少儿阅览室的书都读完”。
正值农闲,乡民来来往往。看书的、自习的,我们都脚步悄悄的。2022年以来,长沙市稳步推动78家农家书屋归入总分馆系统,图书每年更新20万册次,一年四季都有高品质文明活动,书香环绕乡下。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历:我国西藏网”或“我国西藏网文”的悉数著作,版权归高原(北京)文明传达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证,须标示清晰来历我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查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4)0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