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发布住宅品质提升设计导则

时间: 2025-03-20 作者: 华体会登录界面

  “好房子”该如何建?小区人车分流、层高不低于3米、楼板的厚度增加、全龄友好型活动场地……这些今后都将成为杭州品质住宅的“标配”。日前,杭州市建委正式对外发布了《杭州市住宅品质提升设计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重新定义“好房子”的标准。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当前,人民群众的‘住房观’正在从‘有房住’向‘住好房’转变,对具备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等属性的品质住宅需求日渐增长。我们在此前发布的《杭州市进一步开展住宅品质提升工作的实施建议》的基础上,配套设计《导则》,通过精细化的标准来逐步提升住宅品质。”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该《导则》将于4月1日起施行。

  “立屋要有好梁柱”,房子的质量和安全是提升居住品质的前提,此次发布的《导则》画下了多条“硬杠杠”。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郭纪鸿是《导则》的主要编制专家之一。他表示,老百姓最关心的噪声问题在今后可以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导则》明确,住宅分户墙基层墙体厚度不应小于240毫米,阳台以外部分的现浇楼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20毫米;与卧室相邻的卫生间的排水立管不应贴邻与卧室共用的墙体。

  “一般而言,每增加一定的厚度和重量,隔音量会有所提升。”郭纪鸿介绍,以前墙体厚度的标准是200毫米,楼板的厚度的标准是100毫米,“现在增加厚度后,能够提升隔绝声音的效果,满足日常生活中的隔音需求,同时房子也能更坚固。”

  安全性,是“好房子”的核心要素。除了坚固的墙体、稳定的地基这些硬件基础外,无障碍设施、安全防护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于“一老一小”群体,房子设计需提供特别的安全保护,如安装防护栏杆、防滑地板等。

  “人车分流是必须的,我们提出要考虑出租、搬家、快递、急救、垃圾清运等不同车辆的动线,减少对小区的干扰,保障老人和儿童活动的安全性。”郭纪鸿说,“我们还对担架电梯做了规定。担架电梯是可容纳担架的电梯,紧急状况下能够适用于运送病人或伤者,以前12层以上才要求设置担架电梯其实是不够便利的,因此我们要求设置公共电梯的住宅,每居住单元至少设置1部担架电梯。”

  更多细微之处的安全性也被考虑在内。例如,住宅单元、架空层出入口要设置雨篷等防坠落安全保护措施,雨篷挑出长度不小于1.5米;适老化卧室应设置高低位报警按钮;住宅户内厨房应设置燃气泄漏探测器;还对室内地面、室外活动场所地面、预留适老化改造条件的卫生间地面等的防滑等级做了不同程度的要求。

  建设“好房子”,归根结底是为越来越好的居住体验。“细节问题往往会决定着居住体验,也就是说要更好的‘归家的感受’。”郭纪鸿说。

  杭州贝壳研究院院长上官剑也表示:“目前,房子金融属性有所退化,居住属性更重要。交通便利性、教育资源和产品品质成为客户买房最关注的3个点。老百姓期待的是既住得安心放心,又方便智能的房子。”

  居住体验如何更舒适?层高是很关键的因素。《导则》明确,住宅层高不应小于3米,户型建筑面积不小于160平方米且设有地暖、管道式新风或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的住宅,层高不应小于3.15米(不含涉及特殊高度管控要求的建筑)。

  “如今,中央空调、新风、地暖逐步普及,加上中国居民平均身高持续增长,大部分成年人伸出手臂都能达到两米多,离房顶也没多少空间了。房子‘长高’了,人在房间内的感觉会更加开阔,而且层高提高后,采光面增加,房间的采光效果也更佳。”上官剑表示,另外,杭州调整了建筑面积和容积率的计算方式,鼓励做大阳台,老百姓居住的舒适感将大大增强。

  未来品质住宅的架空层要在4米以上,且不能作为电瓶车充停场所使用,这也为设置居民活动场地、邻里交往空间和幼儿游乐设施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导则》还要求,每套住宅至少应设置一间具备适老化改造条件的卧室,该卧室的门开启后通行净宽不应小于0.9米。“老年人使用卫生间会不方便,因此还需要在邻近这间卧室的卫生间预留安装安全抓杆的空间。”郭纪鸿介绍。

  在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十院副院长孟艺看来,“好房子”除了房子本身的质量、安全、低碳环保以及公服配套设施外,还包含可持续运营和长效管理,也就是要有“好服务”。

  “好服务”怎么来实现?智慧化的“好房子”将为百姓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导则》要求,居住小区应通过设置智慧安防、智慧管家、智慧停车等智慧管理系统,打造智慧社区。

  这种智慧化也体现在细节方面。例如,小区高层建筑设置高空抛物视频监控设施,电瓶车集中充停、充换区设置具有热成像感温火灾探测功能的摄像机,公共电梯采用防止电瓶车进入的监控智能分析措施等。

  “通过人脸门禁直接进小区,房屋漏水或烟雾燃气浓度异常时会自动报警,甚至只需要一句语音指令,窗帘、灯具、空调等设备便自动开启……我们调研发现,购房者对智慧化房子的需求慢慢的变多,所以我们在设计房子时会尽可能把一些‘智慧元素’考虑进去。”某知名房企相关负责人刘女士表示,在“好房子”标准中增加智慧化内容,对行业发展来说也是好趋势。

  “‘好房子’应该在交付‘前—中—后’全周期打造品质闭环,提升长期居住体验。”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因此,《导则》也进一步引导对交付环节和物业运维的管理。例如,设计单位应配合建筑设计企业编制住宅产品使用手册,指导居住者正确使用房屋;应对电梯运作时的状态进行智能监测,可实时监测电梯上行下行、开门关门、设备故障等状态并实时报警和信息推送等。

  老百姓对“好房子”的要求慢慢的升高,“好房子”的内涵也会持续深化。未来,杭州市有关部门还将配套出台更多的政策保障措施,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全部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标注明确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4)0000004